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历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学习弘扬李大钊同志“平民主义”的为民思想,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中。
本期宣讲人
宣讲人:李韶涵
追求真理,心书伟业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9年,五四风潮席卷全国,一个觉醒的时代到来了。李大钊时刻保持和学生教工代表的广泛联系,及时研究确定斗争的方针策略,不断在《每周评论》上发表文章,引领运动方向。1919年7月,李大钊第五次来到五峰山,完成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两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章。面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以敏锐的历史洞察力,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价值,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担当起了民族复兴的重大使命。
历史永难忘
1913年9月11日,五峰山脚下的昌黎火车站发生了日本驻屯军杀害5名无辜铁路警察的惨案。得知耀武扬威的日本驻屯军的野蛮行径,李大钊异常愤慨,他和同学到昌黎城北的地藏寺吊唁5位死难同胞,并立下了碣石般的誓言。
精神永铭记
李大钊同志与秦皇岛有着深厚的渊源。这里是李大钊青年时求学之地,也是大钊精神与大钊思想形成的重要策源地,被誉为李大钊的第二故乡。李大钊曾多次登临昌黎五峰山,从事革命活动,撰写了多篇论著,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大钊在1913年六月在《游碣石山杂记》中写到“彼倭奴者,乃得意洋洋,昂头阔步于中华领土,以戕我国土,伤心之士,能无愤慨!自是昌黎遂为国仇纪念地,山盟海誓,愿中原健儿,勿忘此弥天之耻辱,所与倭奴不共戴天者,有如碣石!”
李大钊同志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在李大钊同志等革命先烈为之献身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勇往直前,历经八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历史伟业。如今,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面对党和人民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展望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不朽贡献的革命先烈。
本期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
我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