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 30-3 号,是二战时期日本在沈阳设立的专门关押太平洋战争中受俘盟军的场所,当时称为“奉天俘虏收容所”。二战期间日本在本土及海外占领地设立的 18 座战俘营中保留最为完整的一座,被称为“东方奥斯维辛”。
本期宣讲人
宣传部:张滈元
历史无声,却震耳欲聋
战俘营占地近 5 万平方米,这里曾关押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法国 6 个国家的 2019 人,平均年龄 26 岁,其中包括 76 名将军以上军官。四周建有高大的围墙,墙上布有电网,围墙内约 5 米处还设有铁丝网,围墙四角建有木质的巡视岗楼。现存的建筑主要有 1 号战俘营房及附属用房、日军看守所、战俘营医院、水塔和锅炉房烟囱等。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沈阳市在旧址边新建了一座陈列馆和一面“死难者碑墙”,碑墙上刻满了 200 多名在战俘营中死去的盟军战士姓名。战俘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期间不但要从事繁重的劳役,还要忍受各种非人的惩罚。日军强迫战俘敬礼,多次搜身夺走生活用品,冬天让患病战俘光脚在低温下跑步,用各种残忍手段处罚战俘,甚至进行细菌活体试验等。在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战俘们的死亡率高达 16%。
擦亮历史镜子,走好未来路
然而,这里也见证了中国工友与外国战俘之间的患难情谊。例如,中国工友高德纯曾帮助战俘获得逃跑可用的地图;葛庆余曾帮助美军战俘偷轴承换粮食,并将外界战事消息告诉战俘;李立水曾给编号 266 的战、俘扔黄瓜等。这里已成为日军关押和残害盟军战俘、中国与美英等盟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历史见证,是教育世人铭记历史、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重要场所。
本期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
我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