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思政建设方向与重点
根据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基于东软集团的大健康产业的布局,学校在康养、医疗领域的战略规划,响应新工科、新医科课程建设要求,跟随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大数据平台架构》课程面向大健康产业,培养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医学大数据平台架构》课程是大数据技术知识与健康医疗领域的交叉融合,培养高素质医学大数据人才是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将思政融入其中,将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和责任感等内容如盐化水般地融入到知识体系中、融入到课堂内外,引导广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断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活力,坚定四个自信,激励他们勇担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性重任。
为了达到预期的课程思政效果,课程重点建设:
① 增强教师与学生在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融合的重视度。
②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达成,基于专业思政的总体设计,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
③ 以教学内容为核心深挖思政元素,保证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无缝融合。
④ 建立多元化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促进课程思政的有效落实与达成。
⑤ 完成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保证思政案例丰富与时效性。
⑥ 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实现课程思政教育方式的多元化。
⑦ 注重课程改革与优化,注重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入融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基于医学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加强政治认同、激发家国情怀、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工匠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等。
三.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1)围绕医学大数据基本概念、医学大数据采集、预处理、存储、分析、可视化以及医学大数据应用的不同环节,深挖思政元素,展现大数据技术在推动产业发展、科技进步、时代变迁中的关键作用。挖掘与专业技术关联的国家科技新突破、企业或个人技术贡献。加强政治认同、激发家国情怀、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的同时,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优势与不足,为学生树立效仿的榜样,明晰责任和努力方向。
(2)基于医疗信息化的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挖掘专业岗位应具有的专业素养,应具有的科学素养与工匠精神。深入理解专业的同时,学习行业专家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3)结合终身学习者应具有的核心素养,挖掘学习过程中需要锻炼的元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成就学生未来的无限可能。
四.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中的线上与线下、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进行重新设计,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与技术学习有机融合,实现高质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
(1)课前预习: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在线资源,增加思政案例学习与课程内容预习,并进行预习测试。
(2)课堂授课:根据授课内容沉浸式的引入思政元素、思政案例,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广征博引,将优秀人物、优秀团体、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的典型案例带入课堂。
(3)课后练习:通过课后作业、项目实践、综合测试,并进行成绩分析,及时反馈,形成课程教学的闭环,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五.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闭环
为了保证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课程组根据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思政的总体目标,明确医学大数据平台架构课程思政目标,设计课程思政的考核方式、考核评价、思政引入方式,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将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并对课程思政进行考核评价、达成度分析及持续改进,保证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形成课程思政目标教学的闭环。
图2课程思政闭环
六.同行与学生评价
在与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习学生座谈中,大连中联康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飞、大连中联康信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区域经理张浩南、东软遍在事业部Ubione产品中心总经理苑树庆、大连市翠客软件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宇、大连医谷科技有限公司渔歌医疗副总经理周彦良对学生进行中肯的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科研精神、工作态度、职业道德方面表现优秀,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很好的完成了公司安排的实习任务,任劳任怨,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敬业精神。
图3 同行座谈
学生对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非常认可,特别是与课程技术紧密先关的思政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也显著提升,学习态度、学校效果明显好转。
图4 学生调查反馈
- 上一篇:《医学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思政实践与成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