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总体情况
《中医学概论》课程是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必修课程,由毕小羽老师讲授,面向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大二年级学生开设。此课程将中医学的核心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刻领悟中医文化的精髓,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中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通过挖掘中医理论中的思政元素,如中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等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结合中医实践进行思政教育,如通过“神农尝百草”“黄帝与岐伯”等古代中医发展过程中的故事案例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医学中的优秀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中医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是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通过课程教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从文化自信与专业认同、价值塑造与品德培养、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等方面开展,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专业素养、高尚品德和家国情怀的高素质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
通过介绍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典著作、代表人物以及核心理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中医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介绍古代医家的高尚医德和感人事迹--孙思邈的“大医精诚”等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医家的仁爱之心、敬业精神和奉献情怀,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中医学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课程通过讲述古代医家忧国忧民、救死扶伤的事迹,如张仲景在瘟疫流行时著《伤寒杂病论》以救苍生,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医家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医学概论》课程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医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启迪和品德的熏陶,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目的。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
在课程引入环节,教师以互动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提到中医,你会想到什么?”进而梳理中医学的指导思想、哲学基础、生理病理基础和诊疗特点,为学生勾勒出中医学的全貌。在讲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标志时,教师不仅介绍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中医四大经典,还着重强调了古代医家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大医精诚的崇高医德。例如,医圣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杂病论》,其提出的“清肺排毒汤”至今仍在新冠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神农本草经》的成书背景则体现了无数医家为了人民的健康,不惧危险,敢于“尝百草”的奉献精神。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阶段教学中,教师通过介绍各个时期代表性的中医经典及古代医家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中医学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以及其在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地位。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医德理念、明末抗疫名医吴有性在各地游医抗疫的历史事迹,以及现代“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祖国医学工作者自古以来传承的奉献精神。同时,教师还结合《“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引导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学科自信,明确未来就业方向,自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目标,毕小羽老师在讲授《中医学概论》课程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通过幻灯片演示、慕课等手段,教师深度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有清晰的认识。在课堂讨论中,教师针对课程讲解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教师还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此外,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寻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团队注重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洗礼。例如,在讲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时,教师重点讲解整体思想和辨证论治,并联系日常实际,帮助学生理解。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医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课程教学评价与反思
为了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中医学概论》课程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个方面对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考察。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回答问题、主题讨论、辩论发言、提问等互动环节的频度与质量,特别注重对学生参与过程的态度与情感等内在指标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则通过课后作业来考察,要求学生基于对中医学的认识,完善自身的职涯规划,并与课上参与度不高的学生进行面谈,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
在教学反思环节,毕小羽老师总结了思政教学的意义与价值,认为该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医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拥有更大的自信和热情,同时也能发挥课程的“立德树人”育人功能。通过本门课程的思政教学,学生在人格自信、专业自信、职业自信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然而,课程团队在建设课程前期清醒地认识到课程资源不足,思政元素挖掘浅等问题。因此,特邀金州中医院一起共建校企共建课程,金州中医院医生走进健康服务与管理系《中医学概论》课堂,为学生讲授中医学概论中相关内容,医生们将临床案例和课本知识结合,使课程重难点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医德医风和人文关怀,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
未来,课程团队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课程建设,为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高尚医德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而不懈奋斗。
毕小羽老师授课
校企共建课程-金州中医院刘院长授课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生理学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