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科普(第一期)| 遭遇外伤莫惊慌,分秒必争护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外伤的出现往往毫无征兆,不小心的磕碰、锋利物品的割划,瞬间打破平静,让人手忙脚乱。别担心,东小康将为你详细讲解外伤包扎的核心要点,让你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冷静处理,守护自身与他人的健康。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必备技能。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体表各部位的伤口除采用暴露疗法者,一般均需包扎。因此,学会包扎在日常生活中是一项很有用的本领。
应急要点
用物:卷轴绷带或三角巾(某些特殊部位可用多头绷带或丁字带)、无菌纱布。在急救情况下,如无绷带或纱布,可用洁净的毛巾、衣服、被单等代替。
卷轴绷带基本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此法用于绷带包扎开始与结束时,固定带端及包扎颈、腕、胸、腹等粗细相等的部位的小伤口时。
2.蛇形包扎法:适用于需由一处迅速延伸至另一处,或做简单的固定时。夹板固定多用此法。
3.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包扎直径基本相同的部位,如上臂、手指、躯干、大腿等。
4.螺旋反折包扎法(折转法):用于直径大小不等的部位,如前臂、小腿等。注意不可在伤口上或骨隆突处反折。
5.“ 8 ”字形包扎法:用于直径不一致的部位或屈曲的关节,如肩、髋、膝等部位,应用范围较广。
6.回返包扎法:多用来包扎没有顶端的部位,如指端、头部或截肢残端。头部外伤的帽式包扎就采用此法。
三角巾包扎法
1.头面部包扎
(1)头顶部包扎
(2)风帽式包扎法
(3)下颌部包扎法
(4)面部面具式包扎法
2.肩、胸背部包扎
(1)燕尾巾包扎单肩
(2)燕尾巾包扎双肩
(3)三角巾包扎胸部
(4)燕尾巾包扎胸部
3.腹、臀部包扎
(1)燕尾巾包扎腹(臀)部
(2)三角巾包扎腹(臀)部
4.四肢包扎
(1)三角巾包扎上肢
(2)三角巾包扎手、足
(3)三角巾包扎小腿和足部
(4)三角巾包扎膝、肘关节
专家提示
1.包扎伤口时,需先简单清理伤口,然后再用绷带等。动作要小心、谨慎,不要触及伤口,以免加重疼痛或导致伤口出血及污染。
2.包扎时松紧要适宜。
3.包扎时要使病人的位置保持舒适,在其腋下、乳下、腹股沟等,应用棉垫或纱布衬隔,骨隆起处也用棉垫保护。需要抬高肢体时,应给适当的扶托物。
4.根据包扎部位,选用宽度适宜的绷带和大小合适的三角巾等。
5.包扎方向为自下而上、由左向右。绷带固定时的结应放在肢体的外侧面,忌在伤口上、骨隆起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
6.防止滑脱。绷带包扎要求在活动肢体时不滑脱。
包扎四肢应将指(趾)端外露,以便于观察血液循环。
7.不要用潮湿的绷带,因干后收缩可能造成过紧。
急救知识是守护健康的 “盾牌”,面对外伤意外,外伤包扎知识如同 “修复剂”。及时规范的包扎能有效止血、预防感染。我们应主动学习相关技能,通过反复练习让操作成为本能。愿每个人都能面对伤口保持冷静,以包扎筑牢安全防线,为生命健康增添保障。牢记要点,守护健康,为生命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