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医学传感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实践与成效
日期:2025-04-30 10:14:22  作者:健康医疗科技学院   来源:  浏览量:12

1. 课程教学理念

·  高素质复合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我国医学教育还存在人才培养结构亟需优化、培养质量亟待提高、医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  教育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2024年推出四大行动,包括智慧教育平台智能升级、教育专用大模型开发、AI通识教育普及及数字教育国际化,旨在构建“智能技术-教育资源-伦理规范”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

基于新医科+人工智能背景下“医工交融+德才兼备”的复合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挖掘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无缝衔接的医工融合案例,从思政目标制定到考核评价,课程“前中后外”全程德育教育,把握学生思想觉悟的变化,落实闭环的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实现潜移默化立德树人效果。

在学生心中种下“救死扶伤+科技报国”的种子,盛开出“应用智慧医疗科技造福大众”的花朵

2.  课程教学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医疗健康产业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高级专门人才,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救死扶伤与科技报国相融合的精神。

图1 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图2 课程培养目标

3. 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从“国内科研、国防等重大突破进展的时事热点”,以及“医疗技术发展的历程、现状、成果、趋势”,挖掘医工融合的课程思政案例,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图3 课程思政案例挖掘方法和思政案例库建设

4. 科学设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基于新医科背景下“医工交融+德才兼备”的复合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落实东软特色的TOPCARES指标体系,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以及考虑课程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和学生学情,基于学以致用和高素质两方面目标制定本课程教学目标,并在其中设定了“医工融合”的特色课程思政目标,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

图4 课程思政主题选定和医工融合课程思政案例

5.  思政育人上的课内+课外螺旋递进闭环模式

教学创新实践中,构建了“思政育人上的课内+课外螺旋递进闭环模式”,该模式以学习者发展为中心,深度融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学习行为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依托智慧教学信息化平台、希沃智慧教室及希沃品课系统,打造"技术赋能-数据驱动-持续迭代"的智慧教学闭环。通过整合弹幕互动、词云生成、实时观点反馈等数字工具,构建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拓学的螺旋式教学流程,。该体系充分发挥智慧教室的沉浸式教学优势,使课程思政元素在师生双向互动中实现动态调适与深度内化,最终建立起可评估、可追踪、可持续改进的创新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图5 思政育人上的课内+课外螺旋递进闭环模式

6.  课程思政实施成效

23年设置思政考核评价,课程思政学习效果达成度,智医74.07,医工70,其中班级总人数的59.63%达成度80以上。通过学生课程思政大作业中的感悟和收获中,可以看出激发了学生爱国情怀,对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图6 课程思政大作业中学生思想感悟

通过学生申报的学科竞赛、大创的项目、毕设课题,可以看出学生将救死扶伤与科技报国内化其精神,将智慧医疗科技造福大众具体落实到了各自的项目中,做到了外化为行动。

图7 学生参与项目体现思政成效

核发:yangchen@employee.dnui 点击数:12 收藏本页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软件园路8号 ; 电话:0411-82379368、0411-82379363、0411-82379361